《出师表》是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它主要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以及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内容概述
回顾仕途与忠诚
诸葛亮回顾了自己从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到担任丞相,最后决定北伐的仕途生涯,以此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刘备遗志的坚守。
分析形势与北伐必要性
诸葛亮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指出了北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自己的北伐计划,请求刘禅赋予他全权指挥军队的权力。
治国期望与建议
诸葛亮在表中表达了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建议后主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主要特点
忠诚与忧虑:
《出师表》充满了诸葛亮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对刘备遗志的坚守,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智慧与谋略:
诸葛亮在表中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提出了自己的北伐计划,并请求刘禅赋予他全权指挥军队的权力,体现了他的高瞻远瞩和深远谋略。
结构清晰:
文章结构干净明朗,句子长短分明,行文流畅自如,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如“危急存亡之秋”、“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等。
历史意义
军事与政治:
《出师表》不仅是诸葛亮北伐的军令状,也是他怕自己出师身死,安排后世的遗书,同时还是规劝幼主,亲贤远佞的谏言。
文化与文学:
作为国学经典,《出师表》字里行间的忠贞之节和浩然正气,堪称千古表率,其结构、句子和行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出师表》是诸葛亮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