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之东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ù zhī dōng liú,意思是 把东西扔到东流的水中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或前功尽弃。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努力或成果因意外或失误而白费,无法挽回。
详细解析:
成语含义 - 核心比喻:
将事物投入东流的水中,象征无法回收的损失,常与"希望落空"、"前功尽弃"等搭配使用。
- 扩展含义:也可用于形容计划、努力等因客观条件无法实现。
成语出处 - 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高适的《封丘作》:"生事应须南亩田,世事付与东流水",原指人生应致力于田园,但世事变迁如流水般不可控。
用法与结构
- 结构: 动宾结构,"付"(动词)+ "诸"(介词)+ "东流"(名词)。 - 用法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化为乌有。
- 反义词:功成名就、旗开得胜、计日程功。
使用示例
- "经过多次修改,方案终于通过,避免了付之东流的局面"(作谓语)。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形象地表达了努力化为泡影的无奈与惋惜,是汉语中表达"努力白费"的常用成语。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