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狗签名网—你的签名好帮手

毛狗签名网—你的签名好帮手

古诗文中折桂指代什么?

59

古诗文中“折桂”主要指代 科举及第,即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尤以高中进士为最高荣誉。这一比喻源于古代科举考试与桂树开花的季节关联,以及文人用桂枝象征高洁品格的传统。

具体解析:

核心含义

“折桂”最早见于《晋书·郤诜传》,原文为“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演变为以折桂喻指科举及第。

文化背景

科举考试多在秋季举行,正值桂花盛开时,故称“折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中用“桂折一枝先许我”表达对弟弟白敏中高中进士的祝贺。

其他用法

- 扩展比喻:

除科举外,“折桂”也可比喻在竞赛或考试中夺冠,如薛业的“折桂还”,或称誉人才如“折桂之子”。

- 追述先贤:如杜甫《哭长孙侍御》中“宪府旧乘骢,礼闱曾擢桂”,以折桂追忆长孙侍御曾中进士的往事。

历史演变

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折桂”逐渐固定为科举及第的代称,直至现代高考等考试中仍沿用此喻。

综上,“折桂”是古代文人表达金榜题名理想的重要意象,兼具文化象征与历史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