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笑大方”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yí xiào dà fāng,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因知识或能力不足,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笑话。其中:
贻笑:意为“让人笑话”;
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精通某领域的人。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出自《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原指庄子自己常被见识广博的学者嘲笑,后演变为泛指被内行人讥笑。
三、用法与结构
词性:偏正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或定语;
感情色彩:含贬义,多用于自谦;
典型用法:常与“愧”“诚恐”等词语搭配使用,表达对自身不足的歉意。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笑柄、笑大方(后者为误写,正确应为“贻笑大方”);
反义词:精益求精、博学多才。
五、示例
书面语:
此方案存在明显漏洞,若实施恐贻笑大方;
口语:
你这么基础的操作,别在专家面前出丑,免得贻笑大方。
六、常见误区
需注意与“遗笑大方”的区分,后者并非标准成语,可能是对“贻笑大方”的误写。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