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之志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义
把富贵视为浮云的志向,指不贪图物质享受,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理想为人生追求。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出自《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以此表达对道德与物质满足的价值观,强调仁德比财富更重要。
三、结构解析
浮云:本义指天空中飘浮的云彩,引申为虚无缥缈、不实在的事物。
之志:指志向、抱负。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凌云之志(形容志向高远)、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反义词:贪图富贵、利己主义。
五、用法示例
1. 刘备自比“雄心壮志”,虽居高位仍不忘“兴复汉室”的理想。
2. 王羲之放弃高官厚禄,隐居会稽,其“浮云之志”成为后世文人的典范。
六、常见误区
部分资料误将“浮云之志”称为成语,实为对“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断句错误。正确表述应为“不义而富且贵”是独立句意,而“于我如浮云”是孔子的评价。
综上,浮云之志的核心在于倡导以道义为根基的价值观,而非单纯追求物质层面的富足。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