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有信息,“莫衷一是”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本义和常见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莫衷一是指意见分歧,无法达成一致结论。其中:
莫:不、不能;
衷:折衷、中肯的判断;
是:正确、对。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多种意见并存且无法形成统一看法的情境。
二、结构与用法
结构:动宾式(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用法:可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三、出处与示例
出处:清代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示例:
1. 同学对假期安排意见分歧,莫衷一是
2. 项目方案存在多种方案,团队讨论后仍莫衷一是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众说纷纭、异口同声、不谋而合
反义词:一辞同轨、众口一词
五、常见搭配
常与“议论纷纷”“各执己见”等搭配使用,如:
> 讨论会中,大家各抒己见,但莫衷一是
综上,“莫衷一是”专注于描述意见分歧的状态,与“层层围困”无直接关联。若需表达被多方包围的军事或战略情境,建议使用其他成语如“四面楚歌”“腹背受敌”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