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凛然”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千秋尚凛然,指千秋万代都令人感到敬畏或肃然起敬。该词常用于形容历史人物、事件或精神品质具有永恒的威严感和震撼力,跨越时空仍能引发人们的敬仰之情。
具体解析:
核心词义 - “凛然”:
本义为寒冷、严肃,可引申为令人敬畏、肃然起敬的态度或神态。
- “千秋”:指极长的时间,常与“万代”“千古”等词连用,强调永恒性。
出处与背景
该词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蜀先主庙》:“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诗中借用了曹操“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评价,赞颂刘备的英雄气概,认为其威严与功业超越时空,千秋万代仍令人肃然起敬。
扩展应用
该成语常用于历史评价、文学赏析或现实语境中,例如:
- 历史人物:如“文天祥抗元事迹,千秋尚凛然”;
- 文学作品:如“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令人千秋凛然”;
- 现代语境:如“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千秋尚凛然”。
总结
“千秋凛然”通过时空的延伸,将个体的英雄气概升华为人类精神的高度,成为中华文化中表达崇高敬意的重要表达方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