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顾茅庐
背景:刘备为寻求卧龙先生出山辅佐,听闻诸葛亮隐居隆中,遂带着关羽、张飞三次拜访。
经过:前两次诸葛亮外出未归,第三次冒雪前往,终于在午睡时被刘备诚意打动,答应出山。
意义:奠定了诸葛亮在蜀汉的威望,成为知遇之恩与君臣情义的象征。
二、火烧博望坡(初用计)
背景:曹操率军攻打新野,刘备军在博望坡设伏。
经过:诸葛亮令关羽、张飞埋伏左右,赵云引诱曹军至博望坡,夜间放火焚烧粮草,曹军大乱。
结果:曹军损失惨重,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初露军事才能。
三、草船借箭
背景:周瑜妒忌诸葛亮才能,命其十天造10万支箭。
经过:诸葛亮借鲁肃之船,在大雾天命军士擂鼓呐喊,曹军弓弩手误射箭矢至船上,诸葛亮满载而归。
意义:展现其智谋与胆识,成为“神机妙算”的典型案例。
补充说明
空城计:虽未直接列入,但常与三顾茅庐关联提及,指诸葛亮以城门大开、琴声弹唱的策略吓退司马懿。
五丈原:诸葛亮晚年北伐据守之地,因积劳成疾于234年病逝,形成三国鼎足之势的转折点。
以上事迹均出自《三国演义》,部分细节经过艺术加工,但核心精神与历史记载一致。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