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具有鲜明的思想特征和代表性成果:
先秦诸子阶段(前770—前221年) - 核心思想:
探讨宇宙构成、社会伦理等根本问题,形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 - 代表人物:孔子(仁)、老子(道)、孟子(性善论)、韩非子(法治)等。 - 标志性成果:《论语》《老子》《墨子》等经典著作诞生,奠定中国哲学基础。
两汉经学阶段(前206—220年) - 核心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经学化发展。 - 代表人物:董仲舒(天人感应)、司马迁(《史记》)等。 - 标志性成果:《诗经》《尚书》《礼记》等“五经”被尊为经典,形成“七经”或“十三经”体系。
魏晋玄学阶段(220—419年) - 核心思想:
融合儒释道,探讨本体论与人生意义。 - 代表人物:老庄思想(王弼、郭象)、竹林七贤等。 - 标志性成果:提出“以无为本”“名教虚妄”等玄学命题。
隋唐佛学阶段(581—907年) - 核心思想:
佛教传入中国后本土化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体系。 - 代表人物:玄奘(《大唐西域记》)、鉴真(东渡日本)等。 - 标志性成果:禅宗兴起,天台宗、华严宗等宗派形成。
宋明理学阶段(960—1644年) - 核心思想:
融合儒释道,提出“理气论”“心性论”等。 - 代表人物:程颢、程颐(理学)、朱熹(集大成)、王阳明(心学)等。 - 标志性成果:《四书集注》《大学章句》等著作,形成理学体系。
清代朴学阶段(1644—1912年) - 核心思想:
批判理学的空疏,强调经世致用。 - 代表人物: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 - 标志性成果:《日知录》《明夷待访录》等著作,推动经世致用思想发展。
总结:中国哲学发展始终保持独立性,各阶段思想相互影响又各有突破,共同构成中华传统哲学的博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