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权劝学》中“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的含义,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吴下阿蒙
基本含义 该成语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吕蒙,因年少时学识浅薄(吴下阿蒙),后通过学习成为学识渊博的将领。
出处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指吕蒙学识的显著变化。
现代用法
现多用于形容人通过努力取得显著进步,如学识、能力或地位的提升,例如:
> 那位年轻的科学家近年来成就斐然,真可谓“吴下阿蒙”。
二、刮目相待
基本含义
指用新的眼光看待人或事物,常用于形容对某人能力、成就的重新评价,例如:
> 他曾经是个默默无闻的职员,现在晋升为经理,真让人刮目相待。
出处
同样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强调短时间内人的巨大变化。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改头换面、洗心革面、刮目相看 - 反义词
三、两成语的关系
“吴下阿蒙”与“刮目相待”在《孙权劝学》中是紧密关联的。吕蒙因学识不足被鲁肃称为“吴下阿蒙”,而孙权劝学后,鲁肃用“刮目相待”评价其进步,体现了从“旧貌”到“新颜”的转变。
四、补充说明
成语的感情色彩:
“吴下阿蒙”本身为中性成语,侧重描述学识变化;“刮目相待”则带有褒义,强调积极评价他人的成长。
使用场景:
适合用于教育、职场或人际交往中,鼓励他人突破自我限制,也常用于自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