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又称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他的故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出生与早期花果山生活:
孙悟空诞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的仙石,因受日月精华孕育出石卵,见风化作石猴。他起初与花果山的猴子们无异,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后来成为美猴王,并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自封为美猴王。
拜师学艺:
为了寻求长生之道,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历经南赡部洲和西牛贺洲,最终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会了大品天仙诀、地煞数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
回花果山及天宫任职:
学艺归来后,孙悟空收拾了欺负猴子猴孙的牛魔王一伙并结拜为兄弟,还去龙宫抢夺了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之后他想被天宫招安谋个官职,最初被封弼马温,但因不满此职位扫兴而归。回到花果山后他自封齐天大圣,并与天庭开战。最后,在如来佛祖的介入下,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这一压就是五百年之久。
大闹天宫:
孙悟空因未被邀请参加蟠桃盛会,感觉受到轻视,彻底爆发,大闹天宫。这场大闹天宫的过程被认为与玉皇大帝的谋划有关,玉帝借此凝心聚力,确立自己在天庭的领导力。而孙悟空也凭借自身本领对抗天庭众仙。
被压五行山:
大闹天宫之后,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这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挫折,被镇压期间他无法自由行动,接受着约束与管教。
西天取经:
五百年后,唐僧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音点化,拜唐僧为师,法号行者,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的文学艺术造型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诸多哲学思想,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孙悟空的形象代表了当时人民渴望反抗残暴的朝廷却又无力改变现实的情景。同时,孙悟空还是一个尝试超越自然秩序的代表,其名被许多宗教学者解释为“因‘悟’,则‘空’”,反映了现实秩序中的空洞和虚无,人类追求新秩序以及自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