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不间断电源的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负载:
负载可以分为三类,10kV·A以下为小负载,10~60kV·A为中负载,60kV·A以上为大负载。
输出电压的谐波含量(失真):
谐波电压会对电路中的参考电压及低电压工作的逻辑电路造成噪声。
非线性负载:
指电感性负载或电容性负载,如计算机系统中的主机、打印机(特别是激光打印机)和显示终端等;线性负载主要是磁盘和磁带设备。一般小负载是非线性负载,中负载是线性与非线性负载相近或其中一种稍大,大负载一般是线性负载。
阶跃负载:
当一部分负载接通或断开时,负载会产生阶跃变化。UPS不能瞬时更正这种突然变化的电流,输出电压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小负载有时会出现100%的阶跃负载,中等负载出现的阶跃不超过50%,大负载只有在不正常的运行状态下才可能出现超过5%的阶跃负载。
效率:
对于一个大系统来说,效率必须足够高。例如,一个125kV·A的UPS,若只有85%的效率,那么每年多消耗的费用相当于初始投资的30%。
体积:
中小型UPS要求体积要尽可能小。
噪声:
UPS的噪声水平不应超过它所在环境要求的噪声水平。
工作方式:
在线式、在线交互式、后备式。
输入电压范围:
即保证UPS电源不转入电池逆变供电的市电电压范围。输入电压范围越宽,UPS电池放电的可能性越小,电池寿命相对延长。
输入频率范围:
即UPS电源能自动跟踪市电、保持同步的频率范围。当切换旁路时,能自动跟踪市电、保持同步可避免因输入输出相位差开甚至反相,引起逆变器模块电源和交流旁路电源间出现大的环流电源而损害UPS电源。
输入功率因数:
指UPS不间断电源输入端的功率因数。输入功率因数越高,UPS电源所吸收的无功功率越小,对市电电网的干扰就越小。一般UPS电源只能达到0.9左右。
输出功率因数:
指UPS电源输出端的功率因数。如果有非计算机负载,越大则带载能力越强。一般UPS电源为0.8左右。
过载能力:
越大,表示逆变器能力越好。
切换时间:
由于计算机开关电源,在10ms的间隔时间能保证计算机的输出,因此一般要求UPS切换时间小于10ms,对于在线UPS电源切换时间为0。
输出电压稳定度:
指UPS输出电压的稳定程度。输出电压稳定程度越高,UPS电源输出电压的波动范围越小,也就是电压精度越高。大部分UPS的电压稳定度大于5%。
输出电压失真度:
即UPS电源输出波形中所含的谐波分量所占的比率。失真度越小,对负载可能造成的干扰或破坏就越小。
平均无故障时间:
大型UPS电源为20~40万小时,中型UPS电源为15~22万小时。
并机能力:
要求UPS具备直接并机输出能力,各台UPS输出电流的均流不平衡度为2%~5%,此值应越小越好。
远程监控、故障报警、运行状况记录功能:
应具备这些功能以便于管理和维护。
防雷击抗浪涌抑制、抗静电放电功能:
应具备这些功能以保护UPS电源和负载设备。
这些参数为选择和使用USP不间断电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设备应用选择合适的UPS型号和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