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是一个多义词,主要用法如下:
一、副词用法(最常见)
表示“仍然、还” 如“记忆犹新”(仍能清晰记得)、“天气转暖,春意犹存”。
表示“尚且、甚至”
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犹且需日积月累”。
古汉语中作状语
如《论语》中“来者犹可追”(表示过去的事情仍可挽回)。
二、连词用法
表让步
如《说苑》中“诈犹可以偷利,而后无报”(即使欺骗也能获利,但最终会遭报应)。
表假设
如《左传》中“犹有鬼神,此必败也”(即使有鬼神相助,也必失败)。
三、其他用法
古汉语中作名词
如《诗经》中“王犹充塞”(指像山一样堵塞)。
通假字
通“猷”(如《释詁》中“大猷”应为“大繇”)。
四、常见搭配
固定成语: 犹豫不决、困兽犹斗、过犹不及、记忆犹新等。 文学表达
五、语法特点
古今异义:本义为“迟疑”,后衍生出“如同”“仍然”等意义。
词性活用:在文言文中可作谓语(如“心犹嶑而狐疑”)。
通过以上分类,可见“犹”的用法丰富且灵活,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词性和含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