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狗签名网—你的签名好帮手

毛狗签名网—你的签名好帮手

吕氏春秋中的成语故事?

59

《吕氏春秋》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蕴含了丰富的成语故事,以下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及出处解析:

一、 一窍不通

出处:《吕氏春秋·过理》

故事:商纣王为残暴统治杀害忠臣比干,孔子闻讯后叹道:“比干被杀却仍被视作不通心窍,若其心窍通达,比干必能存活。”

寓意:比喻对事物缺乏理解或认识。

二、 三豕涉河

出处:《吕氏春秋·察传》

故事:晋国史学家子夏到卫国时,有人误将“己亥”写成“三豕”,子夏以“己”与“三”谐音、“亥”与“豕”相似为由进行纠正,后成为成语。 寓意:强调文字记载需谨慎,也比喻因小失大。

三、 盗锺掩耳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故事:有人得到大钟想背走,因钟太大无法负担,便击碎钟体。后以“盗锺掩耳”比喻自欺欺人。 寓意:讽刺自欺行为,常用于批评不顾客观实际的愚蠢做法。

四、 箕山之节

出处:《吕氏春秋·求人》

故事:尧帝欲将天下禅让给孔丘,许由拒绝接受,认为天下已治,自己只需像鸟儿栖息于枝头、野兽饱腹般安于现状,最终隐居箕山耕种,终身不仕。 寓意:象征隐士的高洁品格与超脱世俗。

五、 刻舟求剑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故事:楚人乘船时剑落水,他在船上刻记号寻找,船行后按记号下水,却找不到剑。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寓意:批评教条主义,强调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

六、 竭泽而渔

出处:《吕氏春秋·义赏》

故事:鲁国国君为获取鱼获,将湖泊水抽干后捕鱼,结果导致生态失衡。后以“竭泽而渔”比喻过度开发资源。 寓意:警示过度索取会招致灾难,需可持续发展。

七、 贪小失大

出处:《吕氏春秋·权勋》

故事:战国时期将领达子为奖赏士卒,向齐王索要重金,齐王怒而拒绝,达子因此轻敌致败,后因贪图小利失去战略优势。 寓意:讽刺因小失大的短视行为。

八、 一诺千金

出处:《吕氏春秋》

故事:吕不韦为编纂《吕氏春秋》,承诺若有人增删一字便赏千金,后无士人敢挑战,成为成语。 寓意: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以上成语故事均出自《吕氏春秋》,涵盖哲学思考、为人处世、历史典故等多方面,体现了该书作为百科类典籍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