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作为中国传统诗歌体裁,其格律要求主要包括平仄、押韵和句式结构等方面,具体规则如下:
一、基本句式结构
五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五字,全篇共二十字。其基本句式结构在“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基本句型中选择。
1. 平起式
首句入韵:第二、四句押平声韵,首句可用平声或仄声
例:《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首句不入韵:第二、四句押平声韵,首句不用韵
例:《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 仄起式
首句入韵:第二、四句押平声韵,首句用仄声
例:《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首句不入韵:第二、四句押平声韵,首句用仄声
例:《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押韵规则
平声韵:
仅能使用本韵部的字,不得用邻韵(如“天”与“人”属邻韵)
出韵限制:
全诗只能使用同一韵部的字,不可中途转换韵脚
句间押韵:
通常第二、四句押韵,首句不押韵
三、平仄要求
基本句型:在“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基础上加一个字,形成四种基本句式
粘对原则:对仗句中,上下句对应字的平仄需相反(如“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平”)
古入声字处理:如“白”“石”等古入声字,按现代读音读作仄声
四、历史发展
五言绝句的格律在初唐以后逐渐定型,盛唐时期达到成熟。唐代诗人如王维、王之涣等,通过平仄粘对和韵脚选择,使五言绝句成为近体诗的典范。唐以前虽也有五言诗,但多属古体诗,格律要求较宽松。
五、示例参考
| 平起首句入韵 | 仄起首句入韵 |
|----------------|----------------|
| 《静夜思》 | 《登鹳雀楼》 |
| 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仄 |
| 月出惊山鸟 | 白日依山尽 |
| 举头望明月 | 黄河入海流 |
通过以上规则,五言绝句在形式上达到了高度凝练与音韵和谐,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