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在孙权劝导下,由不学无术转变为学识渊博的过程。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主人公与背景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以勇猛著称,但最初不重视文化学习,常以“军人无需读书”为由推脱。
孙权的劝导
孙权认为吕蒙作为将领,需掌握兵法与历史知识以提升指挥能力。他以汉光武帝刘秀(“手不释卷”的典故原型)和曹操为例,劝说吕蒙开始学习《孙子》《六韬》《左传》等经典著作。
学习转变与成果
吕蒙受孙权启发,发愤读书,短时间内学识大增。他不仅能引用古文指挥作战,还通过《史记》《国语》等书籍提升战略思维。最终,鲁肃评价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典故出处与寓意
该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强调“读书可提升实战能力”,并体现“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
总结:
手不释卷通过吕蒙的故事,传递了持续学习、突破自我的重要性,成为后世形容勤奋读书的典型典故。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