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马说》是一篇 借马喻人,托物言志的寓言故事。文章通过对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没人才的深切愤慨和无奈。
主要内容
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千里马的才能与遭遇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
伯乐的重要性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这表明,千里马需要伯乐这样的识马人,才能发挥其才能,否则即使有再高的才能也会被埋没。
总结
韩愈通过《马说》这篇文章,不仅表达了对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更重要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没人才的深切愤慨。文章借千里马和伯乐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社会问题,呼吁社会应有识才的伯乐,让千里马得以施展其才华。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