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绎不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luò yì bù jué,意思是 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该成语出自《后汉书·南匈奴传》中的句子:“窜逃入塞者络绎不绝。”
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 - 该成语通过“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和“不绝”(不间断)两个词组合,形象地描绘了人、马、车、船等连续流动的壮观场景,常用于描述交通枢纽、商业街等场所的繁忙景象。
用法与结构
- 结构: 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 - 近义词
- 反义词:门可罗雀、人迹罕至、门庭冷落。
历史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南匈奴传》,原指逃亡者连续不断涌入边塞的情景,后泛指人员、物资的持续流动。
扩展应用
- 该成语不仅用于描述自然场景(如“晨雾中的山间小道,行人络绎不绝”),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如“消息传来,络绎不绝”)。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络绎不绝”是一个兼具文学性和实用性的成语,能够精准表达连续不断、川流不息的动态场景。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