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故事概括如下:
起因
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太行和王屋,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位于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愚公苦于这两座山阻挡了交通,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移山。
经过
愚公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挖掘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没有父亲的儿子,刚刚换牙,也跳着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河曲有个智叟嘲笑愚公太傻,认为不能移山,但愚公坚信可以移山,并驳斥了智叟的观点。
结果
山神将此事告诉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两座山。
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在雍南,从此冀州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愚公的精神激励了无数人勇往直前,克服障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