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关于四大吝啬鬼的故事如下:
一、严监生
人物出处:《儒林外史》
核心情节: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而不肯断气,伸着两个指头示意减少灯草数量。其侄子们为了凑足火折子,不得不狠心割断灯草,严监生临终前大怒而亡。
二、卢至(臭卢员外)
人物出处:徐复祚《一文钱》
核心情节:卢至因极度吝啬被冠以“臭卢员外”雅号。他捡到一文钱却因舍不得花掉而饿死,后经佛祖点化,方得解脱。此形象通过“一文钱”的故事被放大,讽刺极端的守财奴性格。
三、李梅亭
人物出处:钱钟书《围城》
核心情节:李梅亭伪装成医生行骗,却以“仁义道德”为名行不义之事,如拒绝施舍、纵情享乐等。其形象兼具伪善与荒诞性,是现代文学中典型的反面典型。
四、监河侯
人物出处:庄子《外物》
核心情节:监河侯为借粮谎称等税,实则贪得无厌。其吝啬与权谋结合,展现了古代官僚体系的腐败与人性堕落。
补充说明
文学意义:《儒林外史》通过这四位吝啬鬼的形象,不仅批判了守财奴的愚昧与自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风貌。与西方文学中(如葛朗台、泼留希金)的吝啬鬼相比,中国古典文学更注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人性多面性。
争议性:关于“四大吝啬鬼”的说法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认为应包含《外物》中的监河侯,但主流版本仍以中国古典名著中的李梅亭、卢至等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