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帝王尊师典范
汉明帝刘庄尊师桓荣
东汉明帝继位后,仍以诸侯礼祭祀太师桓荣,曾亲自登门探病、临丧送葬,并为师设置专用座位,要求百官行弟子礼。
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师
唐太宗以身作则,要求子女尊重老师。例如,太子师李纲因脚疾不能行走,他特许李纲坐轿进宫,并亲自教导儿子魏王要像敬父一样敬师。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幼年受老师荆条教育,成年后回忆往事时,于碣石岛下跪拜恩师,以荆条命名秦皇岛,表达对师长的感激。
二、士大夫尊师故事
子贡守墓六年
孔子弟子子贡,孔子去世后守墓六年,期间种植楷树,后世以“楷模”纪念,体现尊师与传承的结合。
杨时程门立雪
北宋杨时为求学,冒雪等待程颐醒来,积雪一尺多厚仍恭敬侍立,成为尊师重道的经典案例。
岳飞祭周侗
岳飞幼年受周侗老师教导,后将其视为父亲般安葬,每祭拜时持弓射三箭,表达对恩师的忠诚。
三、其他典型事例
魏昭求师郭林宗
东汉魏昭幼年时,为找到能教人做老师的导师,不惜长途跋涉,体现对教育传承的执着追求。
程颐弟子的尊师态度
程颐弟子游酢、杨时在程颐闭目养神时,仍静立门外等候,直至老师醒来才请教,展现理学门徒的自律精神。
这些典故通过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师长的敬重,既有帝王以身作则的宏大叙事,也有士大夫以礼待师的细节刻画,共同构成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