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别老母》——清代黄仲则
原文:
“抚儿戏犬劝斜阳,老母归时路漫长。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解析:
黄仲则以质朴语言描绘临别场景,老母因思念儿子而泪流,反衬出母爱的伟大。诗中“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悲怆感,成为母爱题材的千古名句。
二、 《岁末到家》——清代蒋士铨
原文: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解析:
蒋士铨通过寒衣、家信等细节,展现母亲对游子的牵挂与思念。结尾“低徊愧人子”直白表达子女对母爱的愧疚,情感真挚动人。
三、 《墨萱图》——元代王冕
原文:
“灿烂萱草花,生长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艰。甘旨日日疏,音问日日阻。”
解析:
王冕以萱草象征母爱,描绘母亲倚门盼儿归的深情。诗中“游子行路艰”与“慈母倚门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母爱的无私与坚韧。
四、 《冬至念母》——宋代虞俦
原文:
“儿行十里程,母心千里逐。昔昔子曾子,不忍离一宿。今我独何为,旅食久辇毂。来时月中秋,坐待阳初复。”
解析:
虞俦借曾子卧冰求鲤的典故,表达母心如山的伟大。诗中“母心千里逐”将空间距离具象化,展现母爱的永恒与力量。
五、 《怀母》——宋代洪皓
原文:
“行年已是老衰秋,复命稽迟为热留。恋主思亲归未得,梦魂长绕大江头。”
解析:
洪皓被扣金国期间所作,抒发年老体衰无法尽孝的无奈。以“梦魂长绕大江头”表达对母亲的思念,悲怆中透出对亲情的执着。
六、 《母别子》——唐代白居易
原文: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解析:
白居易通过对比将军迎娶新人却弃置旧子的行为,批判世态炎凉,反衬出母爱的纯粹与悲壮。
七、 《蓼莪》——《诗经》小雅
原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解析:
《诗经》以质朴语言歌颂父母养育之恩,成为母爱题材的源头之作。诗句“生我劬劳”奠定中华文化中“孝道”与“母爱”的伦理基础。
以上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母爱的多样性与永恒性,既有临别时的悲怆,也有日常中的细腻关怀,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母爱”主题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