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为师”这一表述的出处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经典文献《汉书·匡张孔马传》。该文献中记载了东汉时期王凤辅政期间,其舅父王禹因品德高尚、谦让有礼,虽居高位却主动请求退休的故事。
具体原文出自《汉书·匡张孔马传》:“元帝崩,成帝即位,征禹、宽中,皆以师赐爵关内侯,宽中食邑八百户,禹六百户。拜为诸吏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领尚书事。是时,帝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辅政专权,而上富于春秋,谦让,方乡经学,敬重师傅。而禹与凤并领尚书,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凤。” 这一记载体现了王禹以道德品质为行为准则,甚至因担心影响朝政而主动请退的谦德。
后续历史人物如史襄哉等也继承了这一思想,将其发展为“仁义为友,道德为师”的伦理观。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