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评价徐志摩为“奇才”,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文学创作领域的卓越成就
新诗开创性贡献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代表诗人,开创了中国新诗的飞动飘逸艺术风格,其《再别康桥》等作品以抒情性语言和意象营造著称,被林语堂誉为“新诗的诗魂”。
白话诗的突破
林语堂坦言自己难以读懂白话诗,但徐志摩的诗作却能直击人心,达到古典诗词的抒情高度。例如《再别康桥》以短小篇幅描绘康河美景,展现其“形散神更散”的独特艺术境界。
散文的独特魅力
徐志摩的散文同样以“奇”著称,如《跑野马》以6000余字篇幅仅用1500字交代留学经历,将康河风光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被林语堂评价为“散文尤奇,运句措辞,得力于传奇”。
二、个人特质与人格魅力
情感与理性的平衡
徐志摩在追求理想主义的同时,保持对生活的敏感与理性。林语堂认为他兼具“情才”与“奇才”特质,既能在诗文中抒发深沉情感,又能以绅士风度处理人际关系。
浪漫主义精神
他对爱情、自由等价值的执着追求,成为文坛佳话。例如与林语堂的友谊,既基于文学共鸣,又包含相互欣赏的惺惺相惜。
三、历史地位与影响
徐志摩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其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影响了一代作家。林语堂的评价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也反映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综上,林语堂称徐志摩为“奇才”,既肯定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突破,也赞誉了他的人格魅力与历史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