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技术的名称演变及相关概念,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教育技术名称的演变历程
视觉教育(1970年) 美国视听教育协会(AECT)成立于1970年,最初使用“视觉教育”作为术语,强调通过视觉手段传递信息。
视听教育(1972年)
随着技术发展,AECT在1972年将研究领域更名为“视听教育”,涵盖声音与图像的结合应用。
视听传播(1974年)
该术语进一步强调信息传播过程,但未明确“技术”属性,逐渐被“教育技术”取代。
教育技术(1974年后)
1974年后,随着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融入,“教育技术”成为主流术语,强调技术对教育过程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二、核心概念与学科定位
定义: 在教育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教学设计、课程开发、资源管理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学科定位
美国以领域视角发展教育技术,理论体系成熟;
中国将教育技术作为独立学科研究对象,侧重教学设计技术和课程开发技术。
三、相关术语辨析
电化教育:我国特有术语,指利用传统媒体(如投影、电视)传递教育信息,与“教育技术”存在交叉但范围更窄。
教学技术:侧重学习资源与过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国际发展现状
美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模式对全球影响显著,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均借鉴其模式。中国则通过《教育技术学》等教材体系化研究,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体系。
综上,教育技术的名称演变反映了技术发展与教育需求的双向影响,当前更强调技术对教育质量的系统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