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毕业生登记表是毕业生离校时由学校发放的重要档案材料,主要用于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信息、学习与工作表现等。其具体内容与格式如下:
一、主要包含的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如共青团员、党员)、身份证号码、籍贯、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
教育背景
记录毕业院校、学历层次(如本科、硕士)、学位、所学专业、入学与毕业时间等。
学习与工作经历
涵盖主修课程、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或荣誉证书、担任学生干部或实习经历等。
综合素质评价
包括思想状况、社会实践、奖惩情况(如表彰、处分记录)及自我鉴定或评语。
家庭与社会关系
记录家庭成员信息、婚姻状况等辅助性内容。
二、表格格式与规范
纸张规格: 通常采用A4纸(210mm×297mm),部分早期版本可能使用16开纸(正度185mm×260mm)。 排版要求
页数结构:一般8页,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情况、社会实践、家庭情况等部分,具体分页由学校统一设计。
三、历史背景与局限性
由于1990年信息化水平较低,登记表内容多以纸质记录为主,缺乏电子档案。
当时课程体系与现行政策存在差异,部分专业或课程可能未详细记录。
四、后续作用
作为学历认证的核心材料,用于毕业资格审查、职称评定、公务员录用等。
部分学校会将登记表与成绩单、学位证等材料一并归入档案。
若需获取具体样例或补充信息,建议联系原毕业院校档案室或教育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