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一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在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常用来形容事物微不足道或影响极小。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数量对比:
通过“九头牛”与“一根毛”的对比,强调个体在整体中的渺小性。例如:
> 他家的粮食多的是,拿出这么一点也就是九牛一毛。
价值判断:
不仅指物理数量上的微不足道,还隐含对事物重要性的轻视。例如:
> 我出的力仅仅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二、使用场景
客观描述:
用于客观描述事物在整体中的占比,如:
> 这个问题在他看来不过是九牛一毛。
主观感慨:
表达对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的无奈,如:
> 为这个目标耗费了巨大精力,结果却只是九牛一毛。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沧海一粟(比喻极其渺小)、一丝一毫(强调微小)。- 反义词:不计其数(数量极多)、举不胜举(无法一一列举)。
四、历史典故
该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原指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后泛指事物在整体中的微不足道。
五、常见搭配
作为宾语:这点损失对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作为定语:这点努力在整个项目中只是九牛一毛。- 作为主语:他的建议在决策中显得九牛一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九牛一毛”不仅是数量对比的修辞手法,更蕴含了哲学思考,常用于文学和日常交流中表达对事物价值的辩证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