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俊不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rěn jùn bù jīn,意思是 忍不住要发笑,通常用于形容遇到可笑事物时无法控制笑容的自然反应。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核心含义
忍俊:指含笑、微笑的状态;
不禁:表示无法控制自己;
整体指因事物有趣或可笑而情不自禁地发笑。
二、用法与结构
词性:中性词,可作谓语或状语;
近义词:喜笑颜开、笑逐颜开、哑然失笑、忍俊不住;
反义词:愁眉苦脸、泣不成声、强颜欢笑。
三、出处与演变
典故来源:唐代赵璘《因话录·征部》记载:“尚书省二十四司印,故事,悉纳直厅。故事,悉纳直厅,谓无禁忌。后因有司奏请,改为‘凡有司印,皆需直厅,无事不得直厅’,尚书郎中陆绍以情贷之,韩简曰:‘陆虞部意颇不忍,然法不可废。’绍曰:‘某为法曹,何忍禁之?’上哂而释之。” 后据此提炼为成语;
近现代演变:该成语自唐代流传至现代,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四、使用示例
自然反应类:
看到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妈妈忍俊不禁地流下了眼泪;
幽默场景类:
相声演员的段子太逗,观众们忍俊不禁;
文学表达类:
他的文字如春风化雨,读来忍俊不禁。
五、常见误区
与“笑了起来”的区别:前者强调“无法控制”的瞬间,后者仅描述动作结果;
搭配注意:避免与“强颜欢笑”等表意相反的成语混用。
通过以上解析,可见“忍俊不禁”是描述情感自然流露的常用成语,需结合语境选择合适搭配。